来信情况 | ||||||||||||
来信人: | 蒋剑波 | 受理部门: | 市政府办 | 来信时间: | 2021-7-5 | |||||||
来信主题: | 关于“白事从简从俭”的报告 | |||||||||||
来信内容: | 中共邵阳市委、邵阳市人民政府: 本人蒋剑波,是新邵县新田铺镇长冲铺村村民,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2018年由外地返乡后,每每目睹一些乡亲们因“白事”犯难,不免心生惆怅,邵阳地区的“白事”已经到了不得不改良的地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亚健康“白事文化”的世袭传承,“白事”的花销因此水涨船高无所上限,特别是在农村,一场“白事”的花销已经超过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水平,条件好的家庭一场“白事”的花销甚至是一个普通家庭几年乃至十年的收入总和,“白事”的劳民伤财让广大民众苦不堪言,普通家庭“死不起”已成为事实,逝者家庭除了要承担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还要背负料理完后事的沉重经济负担,如果逝者生前因病入院抢救,一个家庭可能直接破产。 决定丧葬花销的不是人民政府,也不是逝者家属,而是所谓的乡风民俗,在乡风民俗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陋习层出不穷,有些相对富裕或子女多的丧户,甚至会主动或被怂恿邀请专业乐队和剧团驻场灵前,演唱一些时下流行的音乐或演绎带有黄段子的小品,把悲伤的场景制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有时就连孝子也会时而被逗得捧腹大笑,时而又因为伤心痛哭流涕……硬生生把白事办成了喜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和尚”、“道士”由于被公认为“阴阳使者”,担负“超度亡魂”之责和掌控出殡时间,因而备受尊重,一场“白事”下来,丧户支付给他们的工资达万元甚至更多,标准几乎已远超了省部级干部的待遇,至于他们念诵的内容,知者甚少,人们只会单纯的认为按要求去做了,就是了却心愿。 “烟”是“白事”上的一大开销,整场“白事”中,治丧小组会安排专人不停的给参与“白事”的所有人(其中包含女性,也包括个别未成年人)发烟,部分环节还会以“包”发放,一场“白事”下来,用掉的烟要以“件”为计量单位(1件=50条),以“万元”起步计算花销。 餐桌上的浪费也是尤为明显的,在动辄上百桌的“白事”吃喝上,饮料酒水一应俱全,大鱼大肉不可或缺,“团鱼席”比比皆是,真正做到光盘的却没有几桌,剩下的餐食,好的被人们挑拣着打个包,剩下的全倒进了潲水桶……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谁家也不缺一餐饭一包烟,但是对于普通丧户来说,集中吃喝几天,不排除再次返贫的可能性。 还有些开支大的“奇怪”的“白事”习俗,在此不作详细陈述。 事实证明,这些思想观念并不是不可以更新,这些陈规陋习也不是不能革除。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总要求,全国范围内所有丧事一律从简,邵阳地区的丧葬费用也一下降至两三万甚至更少;湖北省荆门地区,“白事”开销基本控制在万元以内,治丧时间缩短至一两日,杜绝铺张浪费,形成了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形成了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当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并没有像传说的那样,会被认为“不孝”而影响个人或家庭的发展前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多革命先烈为国捐躯后被草草埋葬,有些还忠骨他乡,没有像样的追悼会,甚至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这些革命先烈却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的敬仰,他们的后人有的还成为了国之栋梁,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到晚年,特别是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子女孝顺,生活幸福,要远比在死后如尘泥的尸身前、灵堂内大搞排场和形式主义出风头以表孝心要有意义得多。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乡风文明。“生前厚养,死后薄葬”应当成为当下新风。 邵阳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古城、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名城、是底蕴深厚的人文名城,近年来还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恳请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推进移风易俗,真正实现邵阳的“白事”文明,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此致 敬礼! 报告人:蒋剑波 二〇二一年七月 | |||||||||||
处理情况 | ||||||||||||
受理单位: | 民政局 | 受理时间: | 2021-07-06 | 信件状态: | 已处理 | |||||||
受理情况: | 尊敬的网友:您好!您的来信我们已收悉,请您耐心等待回复。祝您生活愉快! |
|||||||||||
处理单位: | 民政局 | 处理时间: | 2021-07-08 | 信件状态: | 已处理 | |||||||
处理结果: | 蒋剑波同志:您好! 您的“关于白事从简从俭的报告”来信收悉,非常感谢您反映的情况及建议。 近年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殡葬法规政策,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倡导文明殡葬新风,革除封建迷信陋俗,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但一些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在一部分群众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治丧活动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大操大办不良习俗在我市部分农村地区有所抬头,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2017年以来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邵阳市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的通知》(邵文明委[2017]6号)、《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邵民发[2018]9号)和《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邵文明办[2018]13号)等文件,旨在我市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促进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 一、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以政策激励、正面宣传、说服教育为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殡葬政策,进行层层发动,旗帜鲜明反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着力扭转群众在陈规陋习上的认识误区,引导群众树立殡葬移风易俗新风尚。坚持多方联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播平台和各种传播手段,全方位高强度刊播移风易俗专题新闻信息和宣传报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作用,深入村(居)、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传播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全市殡葬移风易俗新做法、新成效,树立丧事简办先进典型。各镇(办、区)、村(居)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和实际,用好“道德讲堂”,发动群众开展讨论,以正面典型引领,反面事例警示来宣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以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乡风文明宣传栏、张贴标语、微信等形式,持续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破旧立新、崇德向善。 二、加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有关殡葬工作规定,党员、干部都应当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自觉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要求和殡葬政策规定,自觉遵守市民公约、市民文明行为守则、村规民约等,加强对亲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及时劝阻陈规陋习和违法乱纪行为,树立起标杆和向导,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领导干部要带头文明低碳祭扫,自觉抵制迷信低俗活动,做孝老爱亲、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实行党员干部操办丧事报告制度,严控宴请范围和酒席规模标准,严禁大操大办、奢侈浪费、严禁收授亲属以外人员的礼品礼金,严禁大范围请客、借机敛财。 三、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作用 各镇(办、区)、村(居)要按照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原则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喜事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结合本村实际,完善制度保障,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推行白事随礼封顶制、承诺报告制和丧事量化管理制,对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出殡线路和车辆等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并按照相关程序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引导约束群众遵守践行。对在世老人关心尽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简易方式寄托哀思。倡树文明新风尚,简约治丧,遏制重殓厚葬、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的滋生蔓延。严格依法实行火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在公共场所搭建灵棚灵堂、扬幡挂符,提倡生态安葬,提倡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奠方式,用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哀思。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任务,事关城乡社会文明建设,事关民生福祉。只要我们下定决心,秉持恒心,将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拥护的百姓自然越来越多,文明新风也就会逐渐形成,移风易俗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也就为期不远。 让我们携起手来,推动殡葬改革,大力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建设美好邵阳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的来信,希望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邵阳市民政局 2021年7月8日 |
|||||||||||
来信人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