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适老化和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邵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9-09-27 08:50 信息来源: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打印

 

问题一:据了解,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请问邵阳将如何通过这项工作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文化)

回答: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扩展到了涵盖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的公共服务。此次机构改革部门设置,我们原来的公共文化科也调整成为公共服务科。我们将重点做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平台,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年行动”(2017-2019年)》《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湖南省“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持续推进各县市区“四馆二院一场一中心”和景区景点旅游厕所、公共设施体系的建设。二是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推进全市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抓紧形成横联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旅游景点,纵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全市文旅公共服务一网通。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与水平。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主动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适配度。拓展“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中国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新宁百里脐橙连崀山文化旅游节、隆回花瑶讨僚皈、“潇湘100”国际越野赛、“欢乐潇湘.魅力邵阳”“宝庆群艺汇”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直播卫星户户通、城市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周末剧场、中央无线数字化覆盖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问题二:据悉,全市“十四五”规划已经启动,邵阳市旅游业发展是如何进行规划布局的?(旅游)

回答:按照经市规委会审定的《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3)》和《邵阳市区旅游景点建设规划(2018-2030)》,十四五期间,邵阳旅游总体规划情况如下:

一、一个总目标:到2025年,争取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8家以上,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家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旅游接待人数突破9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

二、打造“一核、双心、两翼、三廊、四板块”的空间格局.

一核:山核心景区。以世界级丹霞景观为依托,发挥崀山世界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 辐射邵阳西部旅游,打造邵阳旅游的核心龙头。

双心:邵阳城市旅游中心,以邵阳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宜游、宜养、宜业、宜居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和区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再现“传奇宝庆”锦绣辉煌。武冈古城旅游中心,依托武闪机场,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打造集古城遗迹观光、民俗文化休闲、特色美食体验、市井文化消费、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古城文化旅游区,成为邵阳西部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

两翼:东部城市商务旅游翼,主要包括邵东县、邵阳县、新邵县、隆回县、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重点突出区域集散功能、城市度假功能与富民美城功能,打造邵阳的旅游集散枢纽地、旅游目的地、旅游综合服务区。西部生态康养旅游翼,以新宁县、武冈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洞口县为主,以绿色崛起和生态富民为战略导向,积极推进崀山一大龙头建设,大力支持黄桑、南山、溪、武冈古城-云山景区四大核心支撑项目发展,将西部建设成为一流生态康养福地。

三廊:古商道文化旅游廊、张崀桂旅游廊、资江生态景观旅游廊

四板块:大崀山旅游板块、大南山旅游板块、雪峰山花瑶旅游板块、城乡商贸休闲旅游板块

三、构建“6+13+N”全域旅游项目体系。以邵阳生态化旅游资源为基础,整合考虑资源禀赋、品牌竞争力、产业基础、区域战略方向契合度、交通条件、场地建设条件、产业带动性等因素,评价和筛选三个等级的重点项目,构建包括崀山旅游区、南山国家公园等六大引擎项目,邵东国际商贸城、白水洞生态拓展旅游区等13个重点项目及国家步道(绥宁-城步-通道)等N个新业态创新项目的“6+13+N”全域旅游项目体系。

 

问题三:近年来,邵阳是如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健身运动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体育)

回答: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城乡居民锻炼人数大幅度增加,主要是抓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支持全市8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争取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对我市贫困县、乡镇村给予体育器材设施支持,实现体育扶贫惠民。目前,我市已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场地402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1.50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0%,全民健身已成新风尚。二是抓体育健身组织的健全。以体育总会为依托,形成了“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通过定期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对协会进行规范引导、联系协调、服务管理。目前,全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体育类社会团体146个,其中市级体育社团26个,县级体育社团120个。三是抓体育活动赛事的开展。我市近年来承办的中韩国际乒乓球交流友谊赛、中美男篮对抗赛、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等多项重大赛事,激发了群众健身热情。常年举办的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少数民族运动会、气排球、广场舞比赛等覆盖面广、门类丰富,群众参与度高。年均举办全市全民健身活动达10余次,各县市区举办县级全民健身活动60余次,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10万人。(四)抓体育健身指导的规范。每年均举办3-4期不同门类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不定期承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全市现有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5620人,基本实现乡镇、社区和人口相对集中居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覆盖。开展健康促进服务试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指导体系,引导群众科学健身。2012年以来,我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在中心城区监测国民体质人数年均达1100余人次,“科学健身咨询进社区”活动成为常态。 

 

问题四:今年是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请问目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情况如何?有哪些进展?(文旅融合)

回答:过去的9个月,我们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立足“诗和远方”谋篇布局,做了大量工作,文旅融合进展顺利,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文旅融合理念全面深入。制定了体现整合发展、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针对性政策,即《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邵阳市“文旅融合年”活动实施方案》。前者勾勒了我市文旅发展“一核、双心、两翼、三廊、四板块”空间格局,后者提出了开发十大文旅融合产品,打造十大文旅融合特色小镇等“五个十大”融合建设任务。二是机制整合逐级铺开,建立了由市委主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部门牵头,市发改、交通、财政等主要市直部门组成的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均成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理顺,引进华侨城托管新宁崀山景区,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管理。三是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全面推进。邵东贺绿汀故居整修项目正在进行拆迁安置等工作。隆回花瑶景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洞口溪景区提质升级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武冈云山、绥宁黄桑、新邵白水洞创4A景区项目有序推进。城步南山国家公园已完成南湖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四是文旅融合产品深入研发。隆回县围绕花瑶民俗文化、滩头纸文化等在景区培育了花瑶挑花、炭花舞、手工抄纸传习所等体验感较强的文旅产品。绥宁县对雕花蜜饯、苗绣工艺品等特色传统工艺品进行重新包装开发,形成文旅创意商品。邵阳县研发了蓝印花布服饰、旗袍、床上用品等各类手工艺品。五是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有序。崀山丹霞小镇的石田稻草人公园和房车基地已全面开放。洞口高沙孝善小镇已完成孝行天下牌坊建设和老城区建筑仿古立面改造。

 

问题五:请问我市为什么要建设农村广播村村响?我市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情况如何?(广电)

回答:农村广播村村响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既是“三农”工作宣传服务的网络平台,也是公共应急管理和社会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实施“村村响”工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资源,对接水利部门的山洪预警广播、气象部门的预警喇叭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建设农村广播网络,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快速有效的政令下达渠道,为全市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发布手段,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

工程于2015年被列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我市村村响工程从2015年启动至今,已建设县级农村广播“村村响”平台12个;乡镇平台192个;村级广播室3836个;高音喇叭45061余个,音柱1703套,累计投入资金10681.588万元。全市基本实现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可控、三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和实时转播各级广播节目等功能,使90%以上的农户可听到广播。在每年洪汛期间,各县市区级“村村响控播中心”24小时值守,与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及辖区所有乡镇和村级平台保持联系,在险情的地区24小时滚动播发抗洪救灾讯息。各乡镇、村紧急启用“村村响”广播,不间断地播发乡、村紧急通知及转移安置信息,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