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适老化和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通知

SYCR-2016-01037

市政办发〔2016〕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我国确立市场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迈出的关键一步;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鼓励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建立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顺利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3号)的规定和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目的

    (一)防止政府过度和不当干预市场,保障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二)健全行政机关内部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政府依法行政。

    (三)大力消除影响公平竞争、妨碍创新的各种制度束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克服市场价格和行为扭曲,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公平竞争审查的对象、方式和标准

    (一)审查对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策制定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二)审查方式。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制定政策措施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向社会公开。

  (三)审查标准。要从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角度,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审查:

  1.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

  (1)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

  (2)公布特许经营权目录清单,且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

  (3)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4)不得设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或者事前备案程序;

  (5)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设置审批程序。

 2.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

  (1)不得对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歧视性补贴政策;

  (2)不得限制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阻碍本地商品运出、服务输出;

  (3)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

  (4)不得排斥、限制或者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5)不得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的投资或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3.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

  (1)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

  (2)安排财政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

  (3)不得违法免除特定经营者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4)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要求经营者提供或者扣留经营者各类保证金。

  4.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

  (1)不得强制经营者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2)不得违法披露或者要求经营者披露生产经营敏感信息,为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3)不得超越定价权限进行政府定价;

  (4)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各县市区、各部门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

  (四)例外规定。属于下列情形的政策措施,如果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效果,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实施:

  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或者涉及国防建设的;

  2.为实现扶贫开发、救灾救助等社会保障目的的;

  3.为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政策制定机关应当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对实现政策目的不可或缺,且不会严重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并明确实施期限。

  政策制定机关要逐年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实施期限到期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措施,应当及时停止执行或者进行调整。

    三、有序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一)建立工作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具体牵头负责。建立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任召集人,市政府法制办、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为副召集人。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由市发改委所属价格监督检查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办法,落实制度要求;指导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组织对复杂疑难事项的联合审查;对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推进情况组织考核、检查和评估。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公平竞争审查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负责社会举报的接待和处理工作,负责向省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推进情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相应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推进本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及时向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报告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明确相关内设机构具体承担本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职责,法制机构负责公平竞争审查把关。

(二)明确审查职责。按照制定机关自我审查与发改、法制、商务和工商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2017年1月1日起,市人民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在有关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实行公平竞争审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文件、政策措施由起草部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负责把关,复杂疑难事项可交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审查。政府所属部门或部门联合制定的文件、政策措施,由各部门或牵头部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未经审查的,不得出台。部门下属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由各部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可将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结合进行。

  (三)有序清理存量。各级各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要遵循先审查增量、再有序清理存量的工作程序,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稳妥有序推进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存量政策措施的清理和废除工作。清理存量的工作必须在2017年底以前完成。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暴露比较集中、影响比较突出的规定和做法,要及时废除;对以合同协议等形式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部分立即终止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可设置过渡期,逐步废止;对已兑现的优惠政策,不溯及既往。在存量清理中,要把政府或政府授权有关部门与市场主体签订的合同、政府领导召集协调会形成的会议纪要、政府常务会形成的会议纪要等作为重点内容,由政府法制部门牵头清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当按规定将清理情况向社会公开。

  (四)定期评估完善。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后出台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直各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清理工作,同时对政策措施影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可以按有关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报告应当向社会征求意见,评估流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经评估认为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应当及时废止或者修改完善。政策制定机关还应当逐年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实施期限到期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措施,应当及时停止执行或者进行调整。

    四、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保障措施

  (一)健全竞争政策。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按照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及时研究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完善政府守信机制。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要认真履约和兑现。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

  (三)加强执法监督。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要依法调查核实,并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要向社会公开。政策制定机关要及时纠正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强化责任追究。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出台政策措施,以及不及时纠正相关政策措施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有关部门依法查实后要作出严肃处理。对失职渎职等需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五)加强培训和宣传。各级发改、法制、商务、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平竞争审查政策业务培训,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市内主要媒体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行集中宣传,普及竞争文化,增进全社会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为公平竞争审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