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全文
  • 电子书
  • 名词解释

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邵阳市委关于制定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职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邵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挖掘新优势,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规划全文

名词解释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旨在打造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

  3.“1125”工程:即在2017至2020年,通过采取改革激发活力、重点项目带动、培育领军企业、升级产业园区、引导技术创新、打造标志性品牌、招商引资引智、创新要素保障、特色乡镇建设、产业精准扶贫十大措施,每年实施推进100个重点项目,拉动投资1000亿元,年新增税收2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

  4.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我市重点培育和扶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分别为先进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时尚用品、循环经济、中医药、互联网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

  5.沪昆百里工业走廊:以沪昆高速沿线7个省级工业园区为节点,连线成片。

  6.“135”工程:即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设100个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建成3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5000家创新创业企业。

  7.“双百”城市:即主城区人口100万,主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8.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之一

  9.“一带一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10.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即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2.“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3.长江经济带战略:201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14.“三高四新”战略: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即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15.五项重点任务: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对湖南工作提出包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内的五个方面的明确要求。

  16. “四横四纵”:包括沪昆通道、怀邵衡通道、沪昆高速扩容通道和兴永郴赣通道四个横向通道及呼南(湘粤)通道、呼北通道、怀邵桂通道和湘桂通道四个纵向通道。

  17.制造强市“一二三工程”:到2022年,全市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

  18.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2020年11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

  19.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0.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清理和精简各地互相冲突和抵触的相关目录,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有效规范政府行为。

  21.“1+7+10”营商环境工作体系:1个顶层设计,即《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7项企业关切和群众关注的重点改革举措,分别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纳税营商环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加强信用监管;“10”项围绕营商环境相关的优化措施,包括获得用水用电用气便利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等方面。

  22.“放管服”改革:“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23.“四办”改革:“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

  24.“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25.“三类500强”企业: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

  26.“万企闯国际”行动:积极引导1万家以上湖南企业多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湖南企业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27.“五定”班列:定点(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间)、定价(运输价格)列车。

  28.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29.“一县一特”:一个县或一个片区重点扶持一个主导特色产业。

  30.两证一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身份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31.“五型”电网:智能型、开放型、清洁型、服务型、送端型

  32.“房住不炒”: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33.“六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从中央到村六级都要建立,中央和省市县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要求“全覆盖”。

  34.“9+3”学生:即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或中专职业教育。

  35.“七个100%”长效机制:即施工现场100%封闭围挡;砂、石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外脚手架安全立网100%张挂。

  36.“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7.“1+5”文件:2019年7月,湖南省委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及《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简称“1+5”文件),对全面加强基层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38.“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39.“天网工程”:指为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

  •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越过2000亿元台阶,2020年达到2250.8亿元,比2015年的1387亿元增加863.8亿元,重返全省第二方阵首位,年均增长7.1%,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居全省第二、湘中湘西南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关口,达到1208.8亿元,年均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5.3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达到169.3亿元,年均增长5.32%。地方财政收入非税占比下降15.4个百分点,是全省下降幅度最大的市州之一。三次产业比由21.6:36.6:41.8优化为2020年底17.8:31:5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1%。


  • 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功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发展“1125”工程进展顺利。七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壮大,引进并建成解决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高精尖项目。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连续五年排全省前3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817家,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长沙。三一专汽年产值达到120亿元,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中电彩虹(邵阳)特种玻璃国内首条全自动化G7.5盖板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点火生产。投资200亿元的邵虹基板玻璃落户邵阳,打破了我市工业项目投资无百亿元的历史。拓浦精工智能制造成功打造国内第一条可批量生产的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厨电年产能500万台。亚洲富士电梯建成全球最快的智能立体车库。邵阳纺机自主研制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线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湘中制药成为全国最大的抗癫痫药物生产基地。湘窖酒业年产4800吨酱香生产线、武冈百威啤酒、帝立德智能制造、中天金谷茶油建成投产。智能终端产业园、创亿达实业、晶博光电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开建。依托智能制造研究院技术支撑,邵东小五金、打火机、中医药、印刷、箱包等传统产业抱团入园、升级改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1.5%,比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产业1080家,是2015年的2.56倍,年均增长26.5%。高新企业实现产值1747.7亿元,为2015年的2.02倍,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446.95亿元,年均增长18.9%。新增专利申请7137件,专利授权4061件。建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12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5家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通达汽零、永锐电子、广信科技获评国家级称号。园区建设持续升温。全市所有园区全部升格为省级产业园,工业园区在全省三年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湘商产业园建设领跑全省,“135”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785万平方米、新增投产企业738家,实现产值1420亿元、税收56.8亿元。建成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000亿元。

  • “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16%,较2015年提高10.2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04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93平方公里,人口由60万增加到88万,位居湘中湘西南首位,“双百”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邵东成功撤县设市。高标准拓宽、油化、亮化、绿化、美化了城区主街道和沿江风光带。改造小街小巷367条,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42家、公厕569座,配套完善地下管网800公里,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市城区首条隧道--新华南隧道全线贯通。西苑公园、爱莲池公园、紫薇博览园等一批新区公园相继建成投用,市区建成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中心城区成功创建国家新能源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跨越。构建起内外无缝对接的大通道,安邵高速、武靖高速竣工通车,白新高速、永新高速、城龙高速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82公里,居全省第四、湘中湘西南第一。干线公路建成通车312公里,农村公路完成窄加宽4483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完成里程3726公里。怀邵衡铁路联通沪昆、京广两条高铁大动脉,邵阳高铁南站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武冈机场开通12条飞往全国重要城市航线,累计旅客吞吐量达117万人次,基本形成“铁公机”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成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三四线城市中为数不多的高铁始发、直达北上广深的城市。



  • “三大攻坚战”战果丰硕。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8个县,出列1074个村,五年来减少贫困人口114万,减贫人口全省最多。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716元增加到14119元,年均增长10.1%。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获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易地扶贫搬迁人数89545人,入住率、拆旧复垦率、产业覆盖率均达到100%,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全国先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融合经验获得全国推介;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坚持实施“控增量、化存量、防断链、防风险”37条措施,积极实行“调、缓、停、撤”和“两个不予支付”,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任务完成率达139%;平滑缓释到期债务风险,有效推进平台公司整合转型。市本级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在全省率先退出高风险地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跻身全省先进行列,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绩效考核排全省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绩不俗。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黏土砖厂全部退出,“僵尸船”清理全部完成,城区“黄标车”、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全省第13名提升到第7名。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所有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以市城区为中心、县市为基础、覆盖乡村的全域创森格局。

  • 乡村振兴初见成效。农业生产稳定提质。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粮食生产面积、产量、质量实现“三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基本保持稳定,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获国家部委表彰。“六大强农”行动扎实推进,农业“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基本形成。百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59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2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6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623家。新获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到4家。邵阳县(油茶)、邵东市(中药材)先后纳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宁县列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新增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6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出台了“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实施意见,56家企业的90个产品进入“邵阳红”品牌目录。乡镇建设不断完善。建成全国重点镇18个、全国特色镇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个,43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成农村建房立法,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建成3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3%。农村人居环境呈现新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3438个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动19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建成8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垃圾分类回收“一村一站一员”机制在全国推广。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简政放权和商事改革稳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进展顺利,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高。“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率先开展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全省第一份财政电子票据在我市诞生。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为国家公园建设打造了“南山样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关停退出“散乱污”企业56家,关闭矿山60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优化营商环境10条以及营商环境“1+7+10”工作体系,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从政治、经济、政务、社会、人才、廉洁、舆论等七个方面着力,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整改,强化考核评价,形成工作合力,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走在大湘西前列。市场主体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35.6万户,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邵阳海关开关运行,建成邵阳经开区和9个县市保税仓监管仓、14个企业自用型保税仓。全球邵商大会做成品牌,成功举办“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邵阳名优产品走进东盟经贸博览会。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6家。外贸出口总额257.7亿元,年均增长31.8%,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排全省第3位,总量由全省第7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2位。邵阳发制品、邵东箱包、邵东打火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市。

  •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7.5%,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武冈市跻身2020年中国社会保障百佳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跻身全国50强。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就业规模继续扩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5.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完成公租房建设28443套、棚户区改造13.1万户,市区C、D级危房改造完成计划的230%。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高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规模日益壮大。邵阳医专并入邵阳学院,实现“专升本”,湘中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建成招生。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湘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五年累计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7361个,超大班额实现清零,各类民办学校增加至109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8.6亿元,占GDP的5.05%。新宁崀山景区晋升国家5A级景区,新增黄桑生态旅游区、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隆回大花瑶虎形山景区、湘窖生态文化酿酒城5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宁县成功创建首批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顺利竣工,成功举办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年组)赛事。农村广播“村村响”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全市乡村应急广播体系。公共卫生不断健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807个,其中医院从2015年的86个增加到2020年的139个,拥有床位总数4.61万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着力打造“平安邵阳”。“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创造全国全省社会治理品牌,平安邵阳、法治邵阳建设显著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评为全省先进、居湘中湘西南第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动,确保重大风险有效管控、重大隐患及时清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和餐饮安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地质灾害、气象保障、防汛抗旱工作,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宣传思想文化等工作不断加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