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建议 > 市人大代表建议回复

对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11号建议的答复(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1-11 14:36 信息来源: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分享到:
打印

邵文旅广体复〔2021〕28号(A3类)


对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11号建议的答复

刘*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为邵阳“二中心一枢纽”建设贡献文化力量》的建议收悉。现就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资金投入情况
    我市在全省率先单列了副处级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邵阳市非遗保护传承研究所,投入近二千万元建设了全省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的非遗专题展览馆,并已将35万元运行经费、50万元市级项目保护经费和市级传承人传习补贴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2021年又分别增加了5万元的财政预算,使全年的非遗保护经费达到了95万元。今后我们将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力争使我市的非遗保护经费突破百万,尽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两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切实加强挖掘、保护、传承、交流、研究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弘扬当代价值、促进发展振兴,全市非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不断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动态管理、进退机制和保护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传承梯队建设,传承人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持续推动数字化记录保护工作。
    2.探索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思路。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和传承基地,加大“非遗+扶贫”建设力度,助力乡村振兴,依托非遗项目助力特色小镇、文旅小镇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传统文化支撑。
    3.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非遗的传播与宣传。举办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邵阳市艺术节等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对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宝庆竹刻、蓝印花布、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宝庆瓷刻已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城步吊龙、花瑶民俗风情、木偶戏、祁剧、邵阳花鼓戏等经常受到国内外的邀请进行演出,逐渐被各地人民所喜爱。
    4.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建立传习所、打造文化品牌、互动体验、招商联动、主题研学等有效举措,将非遗项目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深度结合,不断践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坚持体验式传承、系统性谋划、品牌化发展、全面性融合的发展路子,使非遗项目成为我市旅游业的核心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阶段,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将持续夯实保护基础、提高传承能力、强化传播推广,推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为实现我市“二中心一枢纽”建设贡献文化力量。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两个振兴”。落实《湖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湖南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推动第一批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项目及武冈丝弦的振兴发展和保护传承工作。二是开展数字化记录工程。组织开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做好传统戏剧优秀传统剧目的数字化记录,筹备建设邵阳市非遗数字化平台。三是做好传播推广。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推广活动,组织项目参加全国性、区域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完善非遗传播体系,抓好“非遗进校园”工作,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四是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个主题。持续帮助非遗传承人实现价值,促进非遗传承,创新销售渠道和传播方式,通过消费端发力,努力让社会公众通过购买、使用非遗产品,认识、了解产品背后的非遗价值,尊重、赞赏传承人的智慧和技艺,从中感受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五是推动非遗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通过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六是不断健全保护传承机制。依托国家的新政策、新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湖南省实施<非遗法>办法》,借鉴各市州的先进经验,组织修订《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在资金投入、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合理利用、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增强地方政策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1年4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