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建议 > 市人大代表建议回复

对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42号建议的答复(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1-11 14:48 信息来源: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分享到:
打印

邵文旅广体复〔2021〕53号(A3类)


对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42号建议的答复

屈*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就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相继出台了《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一系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保障全民健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体育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作出多次指示批示,全民健身掀起了新高潮。为认真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国家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自199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开始加大对市县的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中心、多功能球场等设施建设力度,市县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和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向社区投入大批量健身路径,截止到2020年底,我市99%的社区、75%的农村行政村都建有健身场地设施,全市人平体育场地面积1.61平方米,并实现了卫星定位等智能化管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后疫情时代,以户外健身为主流的健身群体对室外健身场地设施需求旺盛,户外活动场地设施如攀岩、滑雪滑草、骑行供需不足。二是体育场地设施用地十分紧张,少数城市社区腾不出几百平方米空地来安装一套健身器材。因此,社区健身场地覆盖率达不到100%,甚至有些农村行政村建设篮球场,需要征地,导致建设成本大幅增加。三是已建成的健身场地设施部分器材由于缺少维修经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三、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湘中湘西南文化体育中心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抓好抓落实三项工作:
   (一)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
    利用国家及省体育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健身场地器材建设项目,市县两级利用体育专项资金,加大投入,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社区和行政村健身场地覆盖率双双达到100%,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健身圈。“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落实国家及省体育部门要求,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量提质,建设一批足球场、多功能篮球场、健身骑行步道、体育公园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
   (二)加强健身场地智能化管理,提高利用率
    去年以来,市文旅广体局以及市全民健身中心举办了全民健身场地调查培训班,积极开展场地普查,并启用新科技手段,对全市健身场地器材实行了卫星定位,能准确寻找各个健身场地的位置。目前,省体育局正在我市洞口县试点,推进体育器材定位、上报和维修智能化管理。市体育中心已初步实现利用“运动猿”平台统计体育场馆人流量,并开通该平台手机App预定场地,今年将推出在手机App平台查找全市各健身场地锻炼情况,就近锻炼,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场地利用率。
   (三)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机制
    随着群众健身需求增长和器材投放的增加,建设、管理、维修矛盾凸现,我们将大力争取国家及省体育部门支持,以市县两级为主建设健身场地;提倡健全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体制;建立市县村(社区)三级筹措维修资金机制,确保体育场地设施安全运行,造福人民群众。


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1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