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适老化和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人大建议 > 市人大代表建议回复

武冈市人民政府关于邵阳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68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发布时间:2021-01-08 10:25 信息来源:武冈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打印

武政复〔2020〕1号(B2类)

武冈市人民政府

关于邵阳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

068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方兴和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把武冈市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收悉,现就方兴和代表提出的建议会办意见如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城市。武冈地处湘西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省政府2011年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和要求,武冈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要素基本成熟。

  一、武冈符合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条件

  1.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升为武冈军,属荆州湖南路,辖武冈、绥宁、临冈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总管府,属湖南道,辖武冈、绥宁、新宁县。洪武九年(1376年)改武冈府为武冈州,辖新宁县,属宝庆府。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十月,岷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从云南迁武冈,世袭14代,历224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即南明永历元年)四月,桂王朱由榔迁武冈,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清承明制。民国2年(1913年)9月废州改县。1994年撤武冈县设武冈市。历朝历代均为湘西南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文物古迹丰富。武冈文物众多。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其中黄埔军校二分校—中山堂、古城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6处、邵阳市级1处、武冈市级42处,另有各类文物保护点200余处。此外,尚存远古时代的化石、石器时代的工具、历代青铜、陶瓷、玉器等各类馆藏文物1460多件,占邵阳市一半以上,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1件,是邵阳市馆藏文物、珍贵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县(市)。武冈古迹丰富。有香火鼎盛、道家尊其为“神州六九福地”、佛家称其为“楚南胜地”的湘西南道教、佛教中心—云山;有宋朝至民国众多名人摩崖石刻的“法相洞天”—法相岩;有文天祥赞颂“都梁称伟观矣”的文庙大成殿;有“盖天下”的武冈古城墙;有“绝似凌云一枝笔”的凌云塔;有“武陵春色”的武陵井;有陶侃手植的“双银杏”等。

  3.古城格局完整。武冈古王城基本沿袭宋明格局,古城格局保存完整,布局相对集中,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多样的文化交融、延续的家族伦理、传统的自然观念、鲜明的宗教结构,在布局模式上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古城区历史文化景点丰富,有资水、穿城河和城墙线三大主要历史古迹片区和比较集中的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群,有古城墙,大、小王城,有标志着手工业悠久历史的以行业命名的许多古街古巷,以及各类寺庙、公馆、庭院、学宫、署衙。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亲临武冈考察,赞誉武冈是汉明两代王侯驻跸的湘西南军防重镇,是依山据水三城环连的丘陵山城代表,是书院会馆庙祠宅园齐备的州城建制典范,是街屋毗邻市井兴旺的商贸聚落杰作,是集雕饰彩绘楹联题刻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粹,是苗侗瑶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宝库。

4.古城文化灿烂。武冈王城文化、黄埔文化、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屈原、陶侃、郦道元、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文天祥等众多名家为武冈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抗战时期创办的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斐声三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冈丝弦等民俗文化、武冈卤菜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双牌镇浪石村被誉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2007年武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定为中国卤菜之都。全市馆藏图书达13万余册,居全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其中古籍珍本13种,294册,善本1.32万余册(卷)。

二、武冈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施措施

近年来,武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始终按照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坚持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传承发展的原则推进“创名城”各项工作,申报工作实现良好开端。

(一)科学统筹,高起点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始终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统领,稳步推进古城保护与改造,切实提高古城的规划建设水平。一是牢固树立可持续保护理念。按照“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的思路,严格控制老城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防止大拆大建、成片开发,保护古城的整体风貌。同时,通过功能转换,积极促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二是积极完善全覆盖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完成了《武冈市古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古城西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资江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详细规划。委托省邮政科研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分别编制完成了《西直街古街道修缮建筑设计》、《穿城河片区景观整体提升设计》、《武冈市古城墙抢救性保护修缮方案》、《古城区管线专项和综合规划》。三是严格按规划实施古城保护与改造。严格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按图施工,突出建筑风格。在施工过程中,能不拆的坚决予以保留,能修复使用的决不轻易更换,能想办法利用的决不废弃。同时,严把古城区房屋改建审批关,坚决执行私人建房业务办理流程。

(二)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

一是制定“古城修缮三年行动计划”和 “古城新区五年建设行动计划”。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稳步实施西直街保护整治、城墙西段修缮整治、川正街片区保护修缮、穿城河街景整治、木货街、寿福寺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等工程建设,构成古城主体框架,使武冈古城初见成效。积极推进推进古城新区开发,主要建设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演艺中心、新开河休闲风光带等,将古城两侧片区建设成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旅游服务、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功能多元化仿古生态活力新区。二是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一方面加强文物执法,严厉打击偷盗、损坏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对文物及古文化遗产的维修力度。市财政安排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近20万元,我市还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古民居、古桥梁等进行必要修缮保护,特别是将两个国保方案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和《武冈城墙保护修缮工程设计》及有关立项报告通过了省文物局审批。在强化保护措施的同时,还加大对省保的申报力度。2017年,启动了浪石村古村落保护修复。正在将武冈师范旧址、云山古迹、苏氏宗祠、石羊桥及李友直墓申报省级文保单位。三是实施历史街区修缮整治工程。依照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按照“修旧如故”原则,先后实施西直街、天宁街-木货街-寿福寺等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工程,完成历史街区木质结构房屋的修缮整治、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历史院落的修缮,实施部分砖混结构房屋的穿衣戴帽工程,即将启动管网入地和景观改造工程。四是积极推进博物馆项目建设。舞活武冈文化产业发展龙头,突出博物馆项目建设。现已基本完成博物馆所有建筑主体建设,正在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全面启动博物馆馆内布展,年内可实现对外开放。五是深入开展打非拆违工作。针对古城区破坏历史文化遗存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市建立以办事处为打非拆违责任主体,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健全日常巡查机制,形成打非拆违高压态势,有效打击古城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为古城保护开发保驾护航。

(三)探索创新,加快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机制

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牵涉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四大家分管(联系)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武冈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申报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历史街区建设新模式。研究制定了关于天宁街木货街寿佛寺巷历史街区临街建筑整治修缮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工作总体要求、补贴标准及范围、手续办理、施工队伍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建筑整治修缮及政府资金补贴作出了比较全面且契合我市市情、操作性强。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历史街区建设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提供有益的经验,同时为历史街区建设提供统一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三是启动历史建筑建档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等基础性工作。委托湖南省湘西酉源文物保护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的普查、建档、挂牌等工作。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武冈市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进行《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调整。现已完成初稿。

综上,武冈市人民政府在武冈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做了一定的前期工作,但任重道远,因此,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以东道主的身份和责任感,积极全面配合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将武冈打造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经办人:李慎重     联系电话:13973962309

                         武冈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5日

送:方兴和代表、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报:邵阳市人大联工委、邵阳市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