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12时05分,邵阳市三眼井市场一通道口。一名摊贩正意图占道经营。
这一幕被“天眼”即具有远程广播功能的360°无死角高清监控摄像头实时传送到位于邵阳大道的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智能屏上。指挥中心立刻开启该处“天眼”的广播,进行远程语音劝导。
智能屏上清楚地显示,这名摊贩在广播劝阻下将已经摆好的摊位收起并离开。从摆到收,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实时监控、远程执法,我市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城市管理升级版。
高科技建立“智能城管”
走进市城管数字监督指挥中心,由24块智能屏幕组合而成的智能巨屏长11米、宽3米,对接城管系统100个“天眼”、2台巡察监控车,以及市公安、交警部门的监控影像,实时滚动显示中心城区各个角落的情况——7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皆在监控覆盖之下。
让人惊叹的是“数字”城管的智能性和自动化。中心根据我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建设9+13的应用软件体系,囊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等核心系统以及环卫、渣土、违法建设管理等子系统。管理对象包括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等5大类基础设施和街面秩序、施工管理等6大类事项。
高效率推进“效率城管”
9月23日上午11时40分,城管信息采集员在大祥区敏州路发现乱堆物料,当即将图片信息发送至指挥中心。值班长肖湘一通过中心系统,核对问题描述与实地图片是否一致、地址与GPS定位是否一致、问题分类是否一致,确认后受理立案、派遣任务。这时,派遣工作人员再根据情况批转到区级平台。“如果是需要市直单位处理的问题,我们会直接派到市直单位要求整改。”肖湘一介绍道。
“通常情况下,问题会在4个小时内处置到位。”市城管局数字城管监督管理科科长颜庆平介绍,办结效率也在城市管理考核范围内,如果相关单位部门没有在限期内处理完毕,将会影响评分。
“智能”城管正是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这样一个工作流程,形成了及时发现、处置到位、考核严格的城市管理模式。今年8月,交办案件15757件,办结14747件,结案率达到93.6%。
高密度管控“细节城管”
8月30日,我市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的通知》听证会,会议确定将从2017年1月1日起,市城区渣土运输全部使用带有GPS定位的新型环保智能渣土专用运输车辆。这意味着,我市渣土将在工地出场、销纳入场、运输路线中实现全面监控,“数字”城管对渣土车辆是否净车出场、是否超载、驾驶员操作是否规范等细节全都一清二楚,更能通过语音系统进行远程指挥调度。
同样的细节管控,也体现在其他工作中。“智能”城管整合了原有车辆管理平台资源,实现对渣土车、环卫作业车、城管执法车等专用车辆的基本信息管理、指挥调度、实时监控和智能报警。目前,市区50台环卫作业车辆均安装了GPS定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