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是全国首 批“新农保”试点县 ,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创新机制 ,攻坚克难 ,编织了一张惠及70万农村群众的社 保“安全网”,实现了从“养儿防老”向“新农保”养老的历史性转变。如今,在该县农民踊跃参保已成为一种时尚 ,新农保政策已经深入人心。
邵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也是全省农业大县 ,全县总人口99.81万 ,其中农业人口占到88.14万 ,农村社会养老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最为突出的一大难题。去年 ,该县被确定为国家首批 、全省第一批和全市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009年12月3日 ,邵阳县召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大会 ,正式启动这一惠民工程。为把这一惠及近90万农民的大事抓好抓实 ,邵阳县委 、县政府主要领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按 照“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原则 ,强化了领导 ,县委书记蒋耀华 、县长赵湘明多次亲自带队下乡向农民宣讲政策 ,督促乡镇加快工作进度。一个月内 ,作为直接分管的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刘文贤则带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下乡蹲点 ,先后共组织召开各级动员大会400余场次 ,与会人员近50万人 ,发放宣传手册10万册 ,宣传信22万封,即使是在外面打工的农民 ,他们也委托村干部把信息传递给他们。由于工作到位 ,全县80多万农民都了解了这一惠民政策的优越性 ,都明白了只有及时缴纳了保费才能确保这一政策长久实行的道理。
实 施“新农保”,关键是确保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及时领取养老金 ,摸清参保人员的底子,掌握全县符合领取待遇人员的基本情况。然而该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有88万之多 ,他们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掌握所有人的情况 ,建立档案 ,最后终于完成了省里所规定的在一月内把养老金发到农民手中的工作任务 ,摸清整理了足足可以装满一车的几百万份的农民信息档案资料。在一周内把全县60万农民的资料输入电脑 ,建立了电子数据库。这期间 ,邵阳县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先进 事迹。县劳动局局长邓方明不顾母亲多病 ,一心扑在工作上 ,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照顾母亲。副局长肖明华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为了抓好这一工作,忙得没时间去医院看病。县农保站的职工采 取“白+黑” 、5+2”的工作模式 ,超负荷工作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及时把存折发到农民手中。
邵阳县此次符合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共有近60万人 ,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人106800人,16岁至59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农业人口462466人。为确保及时把养老保险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积极主动与县内银信部门对接 ,优先为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办理养老金存折。县信用社为了支持这一工作,抽调了专门力量。由于要通过银行把钱发到农民手里 ,每个农民都要有一本存折 ,又要在一月内把存折发到每一个农民手里 ,需要打印10多万本存折 ,这需要10多台打印机不间断的打印一个月,其工作量可想而知。”该县劳动部门一位负责说。
各个乡镇党委政府 、劳服站也 把“新农保”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 ,全力以赴做好宣传发动 、登记造册 、落实补助等工作。五峰铺镇是该县最大的农业镇 ,该镇党委书记谢胜良带队深入到全镇最大的村羊古村办点示范 ,镇长联点边远村陈保村 ,党政班子人员分片包干 ,责任到人。镇劳务站工作人员深入千家万户做宣传发动工作 ,将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该县10多万农民都在春节前及时领取到了养老金。
如今只要说起新农保政策 ,邵阳县的农民一个个都拍手叫好。11月9日 ,记者在黄亭市镇金峰村遇到74岁的农民邓国屏 ,他说起国家在该县实行的新农保政策 ,一个劲地表示感谢。他深情地告诉记者:如今党的政策真的好 ,农民到了60岁就可以拿到退休金了 ,这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省劳动人事厅今年8月派出的检查组对邵阳县新农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检查组指出 ,邵阳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非常重视 ,真正把新农保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政策宣传到位 ,各项制度到位 ,成效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