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大祥区组织工业经济局、城西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鸿泰工艺品厂搬迁会议,帮助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和企业发展壮大,鸿泰工艺品厂决定搬迁与扩建,该区工业局等职能部门采取主动到企业协调、现场办公和召开专题会等方式,对企业选址、搬迁等事项提供“一对一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开工和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是该区坚持打造一流软环境,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个生动事例。
大祥区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载体,营造了一个诚信、互利、开放、热情的投资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区引进湘中液压、兴旺彩印等项目39个,合同引资16.9亿元,完成GDP27.8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801万元,在全市考核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该区有9项排位进入全市前5名。
利剑出鞘:规范行政行为
经济发展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大祥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曾几何时,该区个别职能部门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差;少数群众受利益驱使,在已出让的土地上抢建乱搭,在征地拆迁上提不合理要求;甚至极个别地方恶霸猖獗,严重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大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果断决策:建一流软环境,树大祥新形象。为此,该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顾问,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办、区直有关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区委书记王邵刚经常研究解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在祥凤学校建设中,王邵刚多次主持召开矛盾协调会,妥善解决回民迁坟、进场道路施工等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区长张能峰时常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在市重点工程科文路建设过程中,张能峰多次亲临拆迁现场指导工作,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便全面完成6300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成为全市拆迁速度最快的一条路。该区40多名区级领导每人负责挂点联系一个重点企业,指导调处企业遇到的各类矛盾,确保各个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推行“八个一工程”和“一线工作法”,要求领导干部到一线指导工作,到现场处理矛盾,有效杜绝了碰到问题“踢皮球”、遇到难事“推担子”、不给好处“绕圈子”、有了利益“设卡子”的不良现象,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
着眼治本: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检验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标杆。大祥区深入开 展《湖南省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暂行办法》的学习宣传活动。年初 ,该区区委 、区政府与各乡镇(场)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书,建立乡镇(场)办 、派出所 、社区(村)三位一体”联动机制 ,全面推行领导挂点联系和工作讲评制度,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纪检监察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并强化政务中心窗口建设,全面落实全程代办、刚性收费、阳光审批和公开办证制,做到“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为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该区出台了《大祥区第十一轮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测评方案》,规定职能部门对区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测评点进行检查、收费必须到区优化办备案,并及时报告检查情况,为企业撑起“保护伞”。该区还制定了《大祥区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的实施方案》、《大祥区遏制新增违章建筑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软环境建设的各个环节作出硬性规定,使优化环境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全力打造招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重典猛药:专项整治乱源
今年来,大祥区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推进“五区战略”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建设局等8个单位开展专项效能监察,对教育局等4个单位进行重点岗位监察,要求34个区直单位办事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切实提高重要单位和岗位的行政效能。针对企业和投资者反映“吃拿卡要”及各 种“三乱”行为 ,该区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 境“110”投诉中心 ,设置举报箱和投诉电话 ,并坚持专人值班 ,保证全天候畅通 ,为方便群众投诉架设 起“绿色通道”,今年1至9月共受理各类矛盾90余起。
该区还组织社会各界对纳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考评的单位进行考核测评 ,将考分计入区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分中;并以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 ,抽调20名处级干部和543名机关干部 ,组成172个工作组 ,深入农村 、社区 、企业和重点项目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7个。在干部作风建设上 ,该区通过聘请5名党风政风监督员及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纪律进 行“明察暗访”等方式 ,先后开展作风督查18次,对发现问题的21个单位和20名机关干部给予不同层次的组织和纪律处分。该区坚持将查办典型案件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严厉整治企业和重点项目周边环境。今年来共办理损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件 ,查处违法建设80余起 ,调处矛盾170余起 ,行政拘留28人 ,现场强制带离21人 ,训诫谈话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