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适老化和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7-16 11:53 信息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分享到:
打印

HNPR—2020—00003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政发〔20204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0224

    (此件主动公开)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我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国家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当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推动湘南湘西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示范区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至2035年。

一、发展背景

规划范围为湖南省湘南湘西地区,包括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共6个市州,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32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144.5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7.2%47.0%30.6%

(一)发展基础

1.区位交通便利。示范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福建海西经济区等开放经济带,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沪昆高铁、京广高铁、湘桂高铁、包茂高速、二广高速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已有衡阳南岳、永州零陵、怀化芷江、邵阳武冈4座民用运输机场,开通航线25条,新建郴州北湖、湘西2座民用运输机场。

2.资源生态优越。示范区森林覆盖率64.24%,现有国家森林公园36个,国家湿地公园38个;拥有各类矿藏140余种,其中钨、铋、锡、锰、萤石等保有储量居世界或全国前列,微晶石墨储量占世界的70%,白银年产量占全国的40%;水能资源充沛,有湘江、资江、沅江等多条水道,属于全国重点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

3.产业基础良好。湘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矿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湘西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中药材)等产业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示范区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66个,占湖南省园区总数的50%,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个。

4.开放平台健全。示范区设立并封关运行了衡阳、郴州两个综合保税区,拥有若干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国际快件中心、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等功能性平台,建设运营了郴州到广州、衡阳到深圳的五定班列,以及怀化至欧洲的中欧班列;先后获批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国家级平台。

5.人力资源丰富。示范区适龄劳动人口近2200万,是湖南省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区域,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超过70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南下务工潮培育了大批湘籍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如邵阳有100多万邵商分布在全球各地,拥有资产超过4万亿元。在新一轮返乡创业热潮中,示范区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等,促成了一大批湘籍客商回乡创业。

6.承接成效显著。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湘南湘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良好,承接模式不断创新,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承接影响不断扩大。2018年底,实际利用外资49.06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180%;到位内资2167.43亿元,较2011年增长18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93.87亿元,较2011年增长258%

(二)机遇与挑战

1.全球产业格局调整重塑了示范区发展的有利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继续深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上升,话语权和竞争力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重大机遇。

2.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示范区发展提供机遇。特别是示范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的前沿梯层和主要区域,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家政策支持,更有良好基础,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奠定了示范区发展的坚实基础。2019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提出了八点意见,指明了新时期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示范区带来了重要机遇。随着科技文化创新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中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为示范区发展集聚发展势能,增添发展后劲。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示范区面临东南亚国家及国内周边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激烈竞争,缺乏比较优势;示范区承接转移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示范区工程技术、高级技工等人才资源短缺,其他资源要素也存在制约,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紧扣四大定位,落实八大任务,实施六大工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健全完善示范区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入实施开放崛起专项行动,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对外开放。

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示范区先行先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区域联动、共享发展。探索示范区与转出地的对接合作机制,重点推进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区对接、融合发展。强化产业转移与精准扶贫的政策协同,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明确承接重点,优化空间布局,形成产业特色,推动产业有序承接,促进示范区内部、示范区与周边地区良性竞争,实现结构优化、错位发展、互利共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禁转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三)战略定位

1.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实现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新路径,为中西部地区有力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挥示范作用。

2.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示范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开放合作机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合作联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培育具备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产业链条。

3.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聚焦重点行业,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承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部分领域引领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4.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因地制宜承接和发展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部地区前列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承接东部、辐射中西部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发展目标

2020年,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引进6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形成若干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达到52.8%。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5年,示范区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引进8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成为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35年,示范区全面建成。示范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位于中上水平,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巩固,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引进15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具体指标

单位

2018

2020

2025

综合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1145

12500

18000

人均GDP

万元

3.44

4.00

5.7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656.77

720

91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率

%

5.9

5.5

4.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0.3

52.8

59.0

产业指标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51.5

53.5

60

高新技术企业数

413

575

1300

四上企业

14224

16300

23900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数

83

250

650

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资金

亿元

1230.7

3600

9800

质量指标

专利授权量

万项

1.1

1.4

2.1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34

1.7

2.7

进出口总额

亿元

365.82

500

1000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49.06

60

100

实际到位境内省外资金

亿元

2167.43

2500

4500

(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率

%

50%

95%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以2018年为基准

%

-15%

三、重点产业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实施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空间拓展有序的高质量承接发展格局,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产业承接发展重点

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明确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一批优势重点产业,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转移。

1.装备制造业。重点承接发展输变电装备、高端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农用机械、锻铸造等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大力承接发展大型数控液压机和锻压装备、加工中心和高档专用数控机床,提升工程机械、电器设备、新能源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施工机械、现代农业装备等制造水平。加强承接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重型载货车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自主化。

2.新材料。重点承接发展先进储能材料、硬质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化工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加强前沿材料布局,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建设,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提高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推进高强轻合金、碳纤维、磁性材料、动力电池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推动稀土、钨钼、钒钛、锰、石墨、萤石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突破石墨烯产业化技术,拓展纳米材料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提升新材料产品附加值。

3.生物医药。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和技术研发优势,重点承接发展中药材提取、中药新药开发;依托生物技术研发优势,重点承接发展疫苗、细胞、血液等生物制品及药物;依托小分子化合物技术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等系列高端化学药物及制剂。积极承接发展新型医疗器械、基因技术等新产品和服务。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制造业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核心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消费类整机等产业。积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加快完善产业链;依托显示材料制造基础,承接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做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建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依托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华为永州云计算中心,统筹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承接运营商、互联网巨头数据中心转移,发展数据应用交易、大数据加工与应用开发、工业设计与软件服务、大数据金融等产业。

5.轻工纺织。重点承接发展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制造、小五金、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珠宝首饰加工等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能力,建设专业交易市场。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居产品,建设智能家居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矿产开发和加工业。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稀土和分散元素矿产、能源矿产、矿泉水等矿产品开发和加工业,推进矿产品精深加工。在矿产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等环节,推广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设备和工艺。推进尾矿伴生有价元素回收技术应用,加强专用工艺和技术研发,开发复杂多金属尾矿选冶、清洁无害化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推进复杂难冶金属共生矿和尾矿的高效开采和综合回收利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色金属、非金属产业集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及进口矿产品集散分拨基地。

7.现代物流业。重点承接发展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国际物流、航空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医药食品物流等专业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支持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全程计划和物流管理,积极发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成品包装销售、售后零配件供应维修于一体的全过程供应链物流,提高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建设保税仓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保税区货物中西部集散中心和湘粤赣省际区域保税物流中心。

8.健康养老产业。重点承接发展医疗服务、医养结合服务产业。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特色突出、产业关联度高的国际化、高端化集聚区,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健康休闲和养老服务后花园

9.文化旅游业。重点承接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挖掘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等旅游资源,以南岳衡山、郴州东江湖、邵阳山、湘西凤凰、怀化芷江、永州舜帝陵等为重点,着力打造湘东红色旅游及康养避暑、武广高铁及二广高速沿线特色农业休闲游、大湘西民族风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0.现代农业。重点承接粮、肉、果、蔬、油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和茶叶、中药材、竹木、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建设专业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积极引入市场认可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促进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果蔬、水产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特色食品等品质升级。大力发展供粤港澳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注重承接农业生物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模化养殖和繁殖技术、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等农业先进技术转移,以及产业服务及质量监管能力转移,完善农产品一体化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与发达地区对接的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大宗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

(二)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

1.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形成区域特色优势。衡阳市重点承接以钢铁有色为特色的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产业;郴州市重点承接以有色化工非金属为特色的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矿物宝石、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永州市重点承接特色轻工加工贸易、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邵阳市重点承接特色轻工智能制造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怀化市重点承接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湘西自治州重点承接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以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通过承接一批重大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入驻,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

2.加强国土空间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的地区实行据点式开发,积极引导人口和经济向县城、重点镇适度集聚,推动产业转移项目集中到承载能力较强的工业园区。引导具有特色生态资源、矿产资源或农产品资源的区县,在与本地所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相符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相关政策,建立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机制。

四、主要任务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配套、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承接活力

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示范区承接活力。

1.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在示范区全面推行联合审批、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集成服务,优化政务办理流程。建立落实承诺制信任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全面清理变相审批和许可,进一步研究论证取消现有部分行政许可事项,2020年底前示范区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放尽放能放全放急需先放。重点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统筹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实现各级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一点登录、一号认证、一网通办以及电子证照和资源信息互认共用、异地协同办理。提升审批效率,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行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2.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口岸和应用项目全覆盖。提升口岸通关时效,2020年实现通关准备和货物提离时间压减至少三分之一以上。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大力推广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和网上申报,及时准确办理退税。落实国家级、省级出入境优惠政策,提高来示范区从事商务、会展、旅游活动的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推动落实离境免税、国际航班72小时中转免签、自驾旅游等待遇措施。

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国家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简化征缴程序,优化办税服务。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防止税降费升降低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率,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湘政办发〔201929号)和有关规定执行。

4.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大对非公有制财产刑事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代理、运营、鉴定、维权援助等服务体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政策落实兑现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机制。

(二)突出创新引领,提升承接质量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移转化,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承接产业转移高质量发展。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推行职务发明创造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享制度改革,探索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机制。支持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对接,围绕企业技术需求,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一批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应用、标准制定等。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将科技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贡献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将技术合同交易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2.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境内外大型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和生产基地。鼓励示范区各市州制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办法,建立与产业转出地科技小巨人企业互认制度,对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优先列入国家、省、市重点建设计划,支持参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

3.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采用线上网络平台+大厅现场服务+线下对接活动的模式,构建服务示范区公共科技服务大平台。鼓励示范区各市州建立潇湘科技要素分市场,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潇湘科技要素市场工作站。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大中型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集技术转移、投融资、价值与风险评估、供需对接、知识产权等服务的保姆式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

(三)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广泛开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联系,推进与长株潭地区联动发展,扩大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扩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加快与中欧班列对接,构建北向中亚、欧洲国际贸易大通道。依托北部湾和沪昆线,打通南亚、东南亚通道。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对非经贸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全球湘商作用,通过共建工业园区等方式,积极参与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工程机械、环保机械、汽车、农业产业、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合作。

2.推进两区融合发展。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康养基地。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技、教育、金融、物流、信息、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3.深化与国内其他省份的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利用沪洽周等招商平台,加强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等地区的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利用中部论坛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合作平台,密切与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区合作。

4.促进与省内其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互动。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板块的发展对接,充分利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等科教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成果向示范区内转移转化;抓住长株潭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有序引导产业向示范区转移;充分利用长株潭、洞庭湖区域临空临港开放平台,加快示范区企业的开放发展。

5.推进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等拓展功能和提质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州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承接产业转移比较集中的园区建设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支持邵阳保税改革试点。支持企业依托符合条件的保税功能平台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跨境电子商务等保税+”新型业态。推动企业中一般信用等级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办理内销集中征税。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保税区争取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建设示范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操作流程标准化和程序化。健全口岸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国际展会、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通关代理中心、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贸易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贸易平台企业。

(四)强化双招双引,创新承接方式

按照未落户的积极引进,轻落户的扩资升级,重落户的培育生态原则,精准引进各类企业,不断创新承接方式。

1.优化招引体系。建立完善省直部门、市县政府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招引事权、责任划分,落实项目统筹协调评估工作机制,为引进企业提供高效的审批资讯、项目全程代办、项目协调、跟踪等服务。建立完善示范区各园区的交流对接机制,在招商资源互通共享、规划布局互通共知、招商信息互通共促、重大项目联动推进等方面强化合作。建立完善商务、工业和信息化、文化和旅游、科技等部门的政策共享机制,扶持潜力企业和项目对接,协同策划招商活动。

2.创新招商模式。探索集群引进、整体开发的组团招商模式,支持企业抱团转移。推广以商招商模式,强化科技招商,鼓励规模大、信誉好、人脉广的企业引进资金入股参股,开发和延伸产业链产品,扩展规模。创新市场化招商模式,加强与商协会等社会组织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加快建立政府推动、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建立互联网+”招商模式,搭建专业化线上招商平台,打通微博、微信、微网站的三微渠道。支持各地出台对引进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中介的奖励办法。

3.推进项目落地建立服务下沉机制,推动企业服务身边办,将服务职能下放至驻外招商机构和园区。建立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机制,对重大招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进行专项调度、督查和通报。建立重大项目跟踪督察机制、重点企业对口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加重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中的项目落地指标考核分量。对三类500强企业投资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从财政、金融、要素、物流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五)升级园区平台,夯实承接载体

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促进产城融合,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实现园区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1.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产业园区九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园区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社会事业的配套服务水平。支持示范区内园区整合企业,统一享受大工业用电电价、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加快推进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基金参与园区平台建设,满足产业抱团转移的趋势与需求。深入推进实施“135”工程升级版,加快推进园区产业发展平台、技术支撑平台、融资担保平台建设。探索试行新供应地标准地+承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调区扩区和优先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2.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引导园区聚焦产业发展,理顺园区与行政区的管理职能和边界,依托行政区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鼓励探索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模式,采取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飞地经济模式,吸引发达地区产业园来示范区设立分园,完善跨地区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反向飞地招商,在沿海等发达地区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等方式设立反向飞地,承接企业的总部、研发、销售环节。

3.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城市等各类功能分区,在园区及其周边配套建设住宅、教育、医疗、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支持国家级园区等发展条件较好的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

(六)完善交通网络,畅通承接通道

构建示范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一体高效的智能交通网络。

1.加快铁路运输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三纵两横(京广、呼南、二湛,沪昆、怀邵衡)铁路主骨架功能,加快张吉怀铁路、渝怀铁路复线、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湘桂铁路永州地区扩能等项目建设,推进呼南高铁邵永段、铜吉铁路、兴永郴赣铁路、怀桂铁路、安张衡铁路、洛湛铁路湖南段扩能、吉衡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广清永(广清重)铁路、桂永郴赣铁路、黔江至吉首铁路(渝湘铁路)进入国家铁路发展十四五规划,尽早开工建设。实施既有铁路及主要站场扩能改造,积极推进衡阳、怀化、郴州铁路枢纽以及邵阳站改扩建工程、永州站改扩建工程、郴州站北货场搬迁、吉首高铁站建设。

2.完善高等级公路网。加快完善示范区四纵四横G4京港澳高速、G55二广高速、G59呼北高速、G65包茂高速,G56杭瑞高速、G60沪昆高速、G72泉南高速、G76厦蓉高速)高速公路骨架网,重点推进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G59)炉红山(湘鄂界)至慈利段、张家界至官庄段、官庄至新化段、新化至武冈段高速公路和桑植至龙山、白仓至新宁、茶陵至常宁、衡阳至永州至零陵、临武至连州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京港澳、沪昆等现有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适时研究高速公路路网加密线。联合广东等周边省份大力推进跨省通道建设,全面打通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省际断头路。

3.加密航空网络。完善机场布局,提高机场吞吐能力,扩大航空运输服务覆盖范围。加快郴州北湖机场、湘西机场建设,积极推进永州机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开辟和加密衡阳南岳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邵阳武冈机场、永州零陵机场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和航班。构筑航空物流平台,支持开通国际全货班机。

4.推进航运扩容提质。高标准建设湘江、沅水高等级航道及港口建设,持续推进畅通湘江工程、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加强主要支流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积极开展湘桂运河建设方案研究。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推进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提质。

(七)完善基础配套,强化服务支撑

加快推进物流、商贸、金融、教育、人才等配套服务发展,增强能源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有力保障。

1.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为中心,以京港澳、沪昆、张吉怀三大物流通道为骨干,以重点物流园区、末端配送节点为载体,加快建设智能高效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推进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郴州市湘南国际物流园、衡阳市白沙洲物流园、怀化市狮子岩物流园等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提升智能化、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怀化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永州蓝宁道新国际物流中心、邵东星沙物流园、武冈保税仓工业物流园、湘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武陵山物流园、宜章物流中心、京港澳高速宜章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园等物流园和一批省际边界城镇边贸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发展跨境电商配送、国际快件分拨业务。建设示范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互联互通。积极开展示范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实施湘品网上行工程,鼓励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与示范区优势产业合作。推行电子商务应用,鼓励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争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开通示范区至全球主要城市的普邮包裹、航空挂号包裹线路。依托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等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加快专业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会计、审计、专利服务、律师、资信评估、投资咨询和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会展、质量检验等行业。

3.构建高效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域外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种基金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产业链融资、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税融通等新业务和新产品。探索组建民营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鼓励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对首发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湖南股交所挂牌企业中介费给予补贴。支持示范区与国家和省级产业发展基金对接开展产业投资合作,支持示范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建立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和离岸金融结算中心,促进外向型企业结算便利化。大力推进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评级,推进融资担保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4.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强能源合作,争取央企加大在湘布局项目、配置资源力度。实施湘桂铁路、洛湛铁路等既有通道扩能改造及配套工程,扩大北煤入湘铁路运能。加快推进安张衡铁路建设,打通西煤进入湘南运输通道。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在怀化市、湘西自治州以优化现有水电站调度运行为主,在邵阳等市深挖现有装机潜能。开展省外特高压入示范区的可行性论证。加快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湖南段建设。科学论证、适时启动贵州铜仁至湖南凤凰、广西等周边省份与示范区天然气管网互通的前期工作。加快启动娄底邵阳永州、邵阳怀化铜仁成品油长输管网建设前期工作。鼓励生物质能、地热能利用建设,有序开发风能、太阳能,加速页岩气勘探和开发。

5.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强干线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覆盖。全面推进城乡光进铜退改造,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扩大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依托湖南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加快示范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在电子口岸、信用建设、交通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应急指挥联动等领域合作。

6.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国家级引智基地,推动高级人才柔性流动。支持示范区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沿海发达地区开展干部双向交流。对部分紧缺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办法。经认定的企业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享受当地购房、教育、医疗等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建立与承接产业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转岗职工技能培训。

(八)坚持绿色发展,严守承接底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产业准入生态标准,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生态与环境治理保护,促进转移产业绿色发展。

1.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完善园区零排放配套支持政策,探索建设资源产出率高、排放内部循环、企业和产业布局合理的零排放示范区。支持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再生金属、废塑料等无害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建筑垃圾、污泥等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建立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对节能减排考核目标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控,监测结果列入园区及当地政府绩效考核。

2.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实行区域节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统筹安排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以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计划目标,盘活低效闲置土地,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建立计划管理、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管理环节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将节约用水落实到区域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

3.加强生态与环境治理保护。积极推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序推进武陵山片区、湘江源头和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保护,大力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实施示范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化工污染整治、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重点开展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湘西锰三角地区尾矿库治理,限制低品位锰矿开采,支持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低碳园区、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示范试点建设。

五、重大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和主要任务,实施六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试点示范效应。

(一)飞地经济示范工程

为强化示范区与发达地区产业产能合作,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支持示范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目标:2025年,创建“3+6+N”个特色鲜明、承接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飞地经济示范园(含反向飞地园区)。“3+6+N”具体是指,3个国家级园区(不含综保区)各创建一个示范园;6个市州依托省级园区各创建一个示范园;其它地区根据发展需要创建N个示范园。

任务:支持各地依托现有园区共建示范园,完善产业链条,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支持各地与省外合作共建示范园,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各地与境外合作共建国别产业合作示范园,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重点围绕权责划分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在财政收入分成、统计指标的分享和归属、事务的权责划分等方面形成先进经验,鼓励探索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飞地运营主体等创新运营模式。建立示范园考核评价机制。

(二)强链补链引链工程

精心选取一批既有发展基础又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产业链群,参照省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推进机制,不断延伸扩大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集聚配套企业。

目标:2025年,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现代服务业、健康养老、生态文化旅游等,通过强链、补链、引链,重点打造八条要素集聚、配套完善、支撑有力的示范产业链。

任务:强链工程。装备制造:以整机制造企业为招商重点,承接引进关联度高的零部件制造、检验检测、系统集成等环节,引导产业链横向和纵向集聚。新材料:以高性能材料为突破口,打造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三大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链条。电子信息:做大代工生产规模,同步推动研发升级,加强研究院所与应用企业的紧密对接,建设全国重点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补链工程。生物医药:巩固原料种植、提取合成等环节的优势,补齐研发、检验检测、临床等环节不足。轻工纺织:依托优势品类,引进知名代工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

引链工程。现代服务业:吸引沿海服务龙头企业在示范区设站布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步共享沿海地区服务能力,重点提升示范区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辅助、检验检测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水平。健康养老:拓展养老+医疗、康复、智慧、旅游、休闲、社区全产业链模式。文化旅游:挖掘度假休闲、生态康养、民族风情、名人缅怀等多样业态。

(三)承接要素对接工程

着力突破示范区要素瓶颈制约,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保障,提升示范区承接能力。

目标:2025年,着重引入一批示范区急需人才、先进技术或研发机构,吸引一批社会资本,强化要素支撑。

任务:将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对接纳入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强化考核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要素对接,全面放开落户门槛,与发达地区共建人才市场、人才供需库,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毕业生供需对接机制。加强技术要素对接,建立技术需求库和动态要素需求目录,开展多形式的供需对接活动,吸引一批先进技术和成果在示范区转化,推动港澳院士专家工作站、港澳青年科创孵化基地在示范区落户,推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向示范区延伸。加强资金要素对接,积极培育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联合发达地区加强银、证、保、担和股权投资等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对接。

(四)营商环境对标工程

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优化示范区营商环境。

目标: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达到90%以上,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审批率达到95%以上,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的营商环境迈进。

任务:建立示范区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结合示范区实际,制定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发布包括招商引资、承载基础、商务成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政策执行力等指标在内的示范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开展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专项督查,定期邀请示范区企业家、外地湘籍企业家、商会等相关代表对示范区营商环境进行点评,梳理一批突出问题,形成清单,逐一解决。

(五) “135”工程升级版

坚持突出特色、产业招商、集群入驻、生态培育、量身定制、个性服务,推进动能升级、功能升级、效能升级,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目标:重点支持30个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1000万平方米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标准厂房,引进15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落地。

任务:在示范区内全面落实“135”工程升级版。按照优势特色显著的要求,在6市选择30家以上重点园区作为“135工程升级版的主要载体,建设1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按照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要求,围绕产业定位、行业特点及环保管理要求,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标准厂房建设。按照示范区产业引导目录,引进1500家以上创新创业型企业,打造园区经济升级版。支持各园区根据实际需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保障平台。

(六)扶贫车间建设工程

鼓励在示范区建设扶贫车间,推动示范区建设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深度结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进一步释放示范区人才活力。

目标:2020年底,建成扶贫车间1500家,开发各类就业岗位2.2万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5万人。

任务:创新扶贫车间模式,主要包括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的厂房模式,分散加工手工产品的居家模式,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的合作社模式,依托电商的互联网+”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创模式等。编制扶贫车间建设指南,规范车间申报、审核、认定等程序,制订车间选址、运营管理、资金筹措、用工来源等方案。明晰产权界定,根据车间产权性质规范产权公证、资产转移、利益分配等细则。探索扶贫车间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六、组织实施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承接产业转移的容错纠错机制,防范化解承接产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风险,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级层面建立专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综合政策拟定工作,省商务厅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本领域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围绕承接重点,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建立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示范区各市州对承接重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请省级层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集中会商,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省政府督查室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加速重大项目落地。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有效抑制不具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扎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守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基本面,守住不发生各类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

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生态、经济、外部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风险的分析研判,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全面系统梳理排查整治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风险隐患,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完善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坚决制止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债务风险,遏制各类隐性债务增量。

附件:1.示范区各市州重点承接产业一览表

      2. 示范区各县(市、区)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


附件1

示范区各市州重点承接产业一览表

市州

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

衡阳市

以钢铁有色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纺织服装、现代农业

郴州市

以有色化工非金属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矿物宝石、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永州市

特色轻工加工贸易、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邵阳市

特色轻工智能制造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

怀化市

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

湘西自治州

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附件2

示范区各县(市、区)重点承接产业引导目录

市州

县市区

重点产业1

重点产业2

重点产业3

承接产业主要承载地

衡阳市

雁峰区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

高新技术

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衡阳综合保税区

石鼓区

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湖南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

珠晖区

先进装备制造

现代物流

军民融合

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

蒸湘区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

生物医药

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岳区

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

医养健康

南岳区

衡阳县

生物医药

轻工建材

电子信息

湖南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衡南县

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衡南工业集中区

衡山县

机械制造

新材料

循环经济

衡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衡东县

机械电气化制造

精细化工

新材料

湖南衡东经济开发区

祁东县

循环经济

新材料

家具制造

湖南祁东经济开发区

耒阳市

循环经济

金属冶炼

现代农业

湖南耒阳经济开发区

常宁市

有色金属深加工

化工

废弃资源利用

湖南常宁水口山经济开发区

郴州市

北湖区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湖南郴州经济开发区

现代物流业

跨境电商

文化旅游

湘南国际物流园

苏仙区

有色金属精深加工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智能制造

跨境电商

保税物流

郴州综合保税区

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

电子信息

现代物流业

苏仙工业集中区

郴州市

资兴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农产品加工

湖南资兴经济开发区

桂阳县

新材料

轻工纺织

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

桂阳工业园区

宜章县

新材料

文化旅游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现代物流业

湖南宜章经济开发区

永兴县

稀贵金属加工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文化旅游

湖南永兴经济开发区

嘉禾县

装备制造

文化旅游

现代物流业

湖南嘉禾经济开发区

临武县

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

新一代信息技术

湖南临武工业园区

汝城县

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

新一代信息技术

医养健康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

桂东县

现代农业医养健康

医养健康农产品加工

金属冶炼现代农业

桂东工业集中区

安仁县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安仁工业集中区

永州市

冷水滩区

先进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零陵区

电子信息

新能源新材料

生物医药

湖南零陵工业园区

祁阳县

轻纺制鞋

电子信息

食品医药

湖南祁阳经济开发区

东安县

新材料

电子制造

金属冶炼加工

湖南东安经济开发区

双牌县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

文旅康养

双牌工业集中区

道县

新一代信息技术

先进装备制造

轻纺制鞋

道县工业集中区

江永县

现代农业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江永工业集中区

宁远县

新能源新材料

光电智能终端

生物医药

宁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蓝山县

皮具箱包

轻纺制鞋

电子信息

湖南蓝山经济开发区

新田县

现代农业

电子信息

机械

新田工业集中区

江华县

电子信息

先进装备制造

新材料

湖南江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邵阳市

双清区

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现代商贸物流

湖南邵阳经济开发区

大祥区

文化旅游

汽车配件

非金属矿物制品

大祥工业集中区

北塔区

文化旅游

健康养老

商贸物流

湖南邵阳经济开发区

武冈市

现代农业

高端装备制造

文化旅游

湖南武冈经济开发区

邵东县

轻工纺织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

湖南邵东经济开发区

新邵县

医养健康

再生资源及循环经济

轻工业制造

湖南新邵经济开发区

邵阳县

现代农业

轻工纺织

新材料新能源

邵阳县工业集中区

隆回县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

轻工纺织

隆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洞口县

现代农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

木材加工

湖南洞口经济开发区

新宁县

文化旅游

轻工纺织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宁工业集中区

绥宁县

现代农业

健康养老

竹木制品

绥宁工业集中区

城步县

现代农业

文化旅游

健康养老

城步工业集中区

怀化市

鹤城区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医养健康

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外贸加工业

湖南怀化经济开发区

洪江市

文化旅游产业

现代农业

现代服务业

洪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洪江市)

洪江区

化工新材料产业

文化旅游

现代服务业

洪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洪江区)

中方县

先进装备制造

文化旅游

信息技术

中方工业集中区

沅陵县

电子信息产业

现代农业

生态文化旅游

沅陵工业集中区

辰溪县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非金属矿物制品

辰溪工业集中区

溆浦县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文化旅游

医养健康

溆浦工业集中区

麻阳县

新一代信息技术

矿产开发加工

现代农业

麻阳工业集中区

怀化市

会同县

现代农业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竹木加工

会同工业集中区

新晃县

新材料

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

新晃工业集中区

芷江县

现代农业

文化旅游

塑料、橡胶制品

芷江工业集中区

靖州县

医养健康

现代农业

新材料

靖州工业集中区

通道县

医养健康

汽车零配件

新材料

通道工业集中区

湘西自治州

吉首市

新材料

生物医药

现代农业

湘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吉首经济开发区

泸溪县

铝加工

新金属材料

生物医药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凤凰县

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

旅游产品加工

凤凰工业集中区

花垣县

金属冶炼加工

文化旅游

现代农业

花垣工业集中区

保靖县

矿产品

现代农业

电子信息

保靖工业集中区

古丈县

现代农业

健康养老

文化旅游

古丈工业集中区

永顺县

现代农业

电子信息

医药

湖南永顺经济开发区

龙山县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

商贸物流

龙山工业集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739-5367220

邮箱:sysdzb@shaoyang.gov.cn

版权所有:邵阳市人民政府 Copyright © 2011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6007413号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
湘公网安备 43050202000153号 网站标识码:4305000001
主办单位:邵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