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邵阳市始终把建园区、兴产业列为一号工程,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力量向园区调配、资源向园区集中,邵阳市产业园区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2020年,邵阳市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连续2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年初以来,邵阳经开区、邵东经开区、隆回高新区获批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园区,邵阳县工业集中区转型为邵阳县高新区,特别是6月17日,邵阳经开区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7月份召开的省政府全会上,邵阳经开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园区代表作经验交流。1-7月,邵阳市产业园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11个省级及以上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99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9家,经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企业数229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592.81亿元,同比增长19.36 %,邵阳经开区、邵东、隆回等园区增幅在20%以上。邵阳市园区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42.88亿元,同比增长22.89%。邵阳市园区累计上缴税金44.98亿元,同比增长16.44 %,邵阳市园区固定资产投资226.88亿元,同比增长15.26 %,从业人数达280837人。
一、全面贯彻、迅速行动,凝聚了创建“五好”园区的高度共识
“浏阳会议”后,邵阳市按照“贯彻好、部署好、调研好、督导好”的要求,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全力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迅速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7月9日,召开邵阳市“五好”园区创建动员部署大会,市委书记和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11个省级及以上园区管委会党政主要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聚焦“五好”园区建设,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出把创建“五好”园区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任务、第一抓手,进一步凝聚共识,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有力推动了“五好”园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园区调研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各级各部门围绕“五好”园区创建大兴调研之风,推动邵阳市上下聚焦园区、紧盯项目、深入一线,抓调研、出实招、解难题。围绕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强化检查督导,先后印发《1-6月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情况通报》《邵阳市“五好”园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在邵阳市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
二、对标对表、精心谋划,构建了创建“五好”园区的政策体系
对标“五好”园区创建要求,突出“定任务、抓导向、强激励、严管理”,出台邵阳市的《创建“五好”园区实施意见》和《产业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工作抓好了顶层设计,健全了政策体系。
一是定任务,明确奋斗目标。围绕“五好”园区创建,确定了战略定位和总体任务。战略定位是:全面建成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奋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湘南湘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玻璃谷”,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地区、非洲的产业集聚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邵阳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6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生产总值达1200亿元,年均增幅12%;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59亿元,年均增幅1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60亿元,年均增幅15%。单位面积产业用地投资强度达223万元/每亩;单位面积产业用地税收产出水平22万元/每亩,其中国家级园区25万元/每亩。力争打造2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2家过500亿元,3家过300亿元的园区。
二是抓导向,理清发展路径。聚焦“五好”,逐一明晰发展路径,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围绕规划定位好,着力构建“井然有序”的融合协同格局。。围绕创新平台好,着力构建“专业精细”的产业承接载体。围绕产业项目好,着力培育“五化并重”的现代产业生态。围绕体制机制好,着力激发“守正出新”的干事创业活力。围绕发展形象好,着力打造“安心安定”的外引内联环境。
三是强激励,细化政策措施。在严格落实省政府有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出台一批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对园区,真正让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实惠、有舞台,树立“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对年度评为省、市“五好”园区的,园区干部职工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分别增加10%、5%,绩效工资分别提升20%、10%;对连续3年评为省“五好”园区的,其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使用。对企业,坚持“奖在关键处”,推动企业重研发、创品牌、提效益、上规模。比如,对“卡脖子”关键领域、世界前沿科技有重大科研突破并实现成果转化的制造业企业,按“一事一议”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四是严管理,优化评价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对邵阳市园区划分为一类园区和二类园区,实行分类评价,严格末位淘汰制。对一类、二类园区评价排名末位的园区,由市发改委进行通报,给予黄牌警告和1年整改期限,并约谈园区所属政府分管领导和园区主要负责人。对连续2年在分类考核中倒数第一的园区主要负责人及所属政府分管领导,按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诫勉谈话或调整岗位。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呈现出共创“五好”园区的良好态势
一是特色发展的导向越来越清晰。坚持“五好”园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端前端尖端,突出创新驱动,致力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沪昆百里工业走廊的7个园区主攻先进制造业,构建了协同创新、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体系;新邵循环经济产业园着力做大“城市矿产”经济,围绕废旧金属、塑料、轮胎循环利用引进一批好项目;邵东经开区的小五金、打火机等特色轻工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今年来,邵阳市对西部三县的园区进一步明确定位,推动新宁建设旅游经济产业园,绥宁建设绿色科技产业园,城步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
二是开放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阔。 “十三五”期间,邵阳市共引进“三类500强”企业58家,实际到位内资年均增长18.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6.3%,增速分列全省第3位、第2位。邵阳经开区被评为全省外贸十强园区。邵阳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市。今年来,邵阳市对标“五好”园区建设,进一步围绕扩大开放引项目、增活力,积极推进园区市场化运营。6月25日,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逸谭国际投资10亿元、占地500亩中非经贸产业园开工建设,架通了对接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桥梁纽带。9月份,邵阳市还将举办“湖南-东盟国际贸易博览会”,致力搭建国际产能合作大平台,现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三是承载产业的平台越来越坚实。邵阳市积极推进“双创”平台建设,依托邵商力量筑巢引凤,建成标准厂房819万平方米,新增投产企业885家,并依托邵阳经开区、邵东经开区等推动产业基地化,积极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亚太宝隆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国际数控机械产业园、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今年来,为抓实“五好”园区创建工作,邵阳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现代物流“四大平台”建设,到2025年,计划引进或培育5家以上国家级、50家以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1个国家级综合物流园和一批省级专业物流园。
四是科技创新的动能越来越强劲。近年来,邵阳市坚持创新驱动,积极转换动能,推进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中高端。其中,中电彩虹建成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投产,打破了国外垄断,拟建的 G8.5新型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已经开工建设;三一专汽环保智能自卸车新技术国内领先,“生态灯塔工厂”基本建成,成为我省屈指可数的年产值过100亿制造业企业;拓浦精工建成国内第一条可批量生产的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邵阳纺机生产的特种化纤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湘中制药癫痫类药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邵阳市正全力推进三一专用汽车、邵阳国际数控机械产业园等一批“三高四新”战略支撑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种玻璃谷”。
五是集群发展的效应越来越明显。邵阳市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沪昆百里工业走廊。目前,沪昆百里工业走廊7个重点园区入园企业数、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邵阳市的90%,已成为邵阳市制造业集聚地、承接产业转移主战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今年来,邵阳市着力实施“七大新兴工业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6 月 25 日,邵阳市举行年度第二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开工 46 个重大项目,总投资 143.81 亿元。其中,先进制造项目36个、总投资124.89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量的78.3%、86.8%;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共29个,占63%。上半年,邵阳市18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建开工,总投资595.5亿元,年度投资226.98亿元。
六是精明增长的理念越来越牢固。近年来,邵阳市聚焦企业“愿不愿来、敢不敢来、赚不赚钱、安不安心”,着力推动“十大营商环境”建设,努力以“真情服务、高效服务、精细服务”吸引企业入驻。今年来,邵阳市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相结合、做大总量与“提升均量”相结合、要素供给与“服务供给”相结合,更加注重以“软实力”“巧实力”凸显投资洼地,推进精明增长。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强化“亩均效益”评估,在邵阳市产业园区深入开展“两抓两比”活动,实施园区服务企业“周报告”制、客商接待责任制、服务企业不到位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致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树立园区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