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答卷2021 > 产业项目建设

强化科技对接打造“强引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发布时间: 2021-09-09 14:52 信息来源: 市发改委
分享到:
打印


一、项目进展总体情况

2021年,邵阳市计划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93个,总投资1255.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0.49亿元,1-7月份完成投资199.82亿元,为年计划的62.35%。产业项目较多的县市区有:邵阳经开区41个,邵东市20个,隆回、洞口、邵阳县各18个。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邵阳市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125”工程,通过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春雷行动”活动,落实“一月一通报”和绩效动态考核等措施,产业项目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邵阳分中心、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邵阳分室在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中电彩虹(邵阳)特种玻璃项目成功点火,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投产,打破了国外垄断,生产出全球尺寸最大的盖板玻璃。三一专汽环保智能自卸车新技术国内领先,生态灯塔工厂建设强力推进。拓浦精工建成国内第一条可批量生产的厨电工业4.0柔性生产线,每10秒制造1台电饭煲,全部投产后,年产2000万台智能家电产品。华润双鹤湘中制药癫痫类药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中国恒天邵阳纺机公司研发特种化纤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旋挖钻机在产品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研究院、锐科机器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市小五金、打火机等传统产业成功实现机器换人,人工减少80%,产值增加40%目前,全球70%的注塑打火机、全国40%的小五金套件、全国70%的书包市场份额来自邵阳。邵阳发制品、邵东打火机、邵东箱包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明确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年初发布了193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清单,将项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分解,并明确了项目联点领导、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做到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及时上报项目建设进展和存在的困难,成立督查小组对于项目进度和反馈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积极出台推进产业建设管理办法,对进展明显予以激励加分,对推进不力的项目启动问责,以问责问效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2.强化项目对接培育“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基础再造功能。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紧扣先进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循环经济、时尚用品、中医药、互联网等七大新兴优势产业链开发项目、包装项目、对接项目,大力实施制造强市一二三工程着力引进上下游企业抱团入驻、配套发展,推动既有产业的加快串成、连成,集群发展。致力“补短板、锻长板”,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锻长板方面:紧紧围绕邵阳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链,瞄准上下游企业实行靶向招商,推动既有产业加快串成链、连成片。其中,依托三一专汽、邵纺机等大型企业,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约化迈进,已初步形成涵盖工程专用车、纺织机械、液压基础件等优势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体系;依托中电彩虹G7.5盖板玻璃G8.5邵虹基板玻璃的产业链控制功能,规划建设“中国特种玻璃谷”,串起欲勤光学科技、湖南创亿达、铭基高科、兴悦科技等28家下游企业集群发展,致力打造产值过500亿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显示器件制造基地;发挥依托拓浦精工、慕容家居骨干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加速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小镇建设,吸引一大批关联企业入驻,致力打造中南地区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基地。目前,邵阳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98家,实现年产值323亿元,三一专汽年产值100亿补短板方面:围绕制鞋、发品、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专精特新”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其中,成功举办邵东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建成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助力传统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邵东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

3.强化科技对接打造“强引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三大专项行动”,把引资引才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紧密衔接。实施引才引智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宝庆人才行动计划》,围绕七大产业链建设,列出《急需紧缺技术人才清单》,实行靶向引进机制,采取顾问指导、“候鸟式”聘任、兼职挂任等多种方式,更多更精准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邵阳市共建立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2家,组建院士工作站8个,建立研发平台10个,引进高技术研发团队15个,吸引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等高层次人才500多名。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前沿领域,大力实施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某些领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其中,依托湖南新型显示玻璃研究院,突破新型显示器国外“卡脖子”技术,引进中电彩虹建成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投产,开工建设G8.5新型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垄断。三一专汽环保智能自卸车新技术国内领先,生态灯塔工厂建设强力推进,拓浦精工每10秒制造1台电饭煲,华润双鹤湘中制药癫痫类药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中国恒天邵纺机研发的特种化纤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旋挖钻机在产品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批企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施高新企业引培行动。2018年来,在邵阳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坚持每年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各90个以上。2019年,邵阳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0.26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18.88%、居全省第1位。

4.强化开放对接凸显“低成本”,着力提升要素资源配置功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按照“三最”标准,着力打造“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努力构建“办事高效率、投资便利化、营运低成本”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行最有力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坚持将示范区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举全市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先后出台《关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若干意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推进制造强市“一二三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行动方案》等文件,构建起1(若干意见)+N”的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关于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意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3条》《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的激励措施》《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以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按下加快发展的“快进键”打造最高效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围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打出一套“疏堵、解渴、减”组合拳。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着力为企“疏堵”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四办”“最多跑一次”改革,62项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至3个环节,22项承诺事项做到即办。在加大资金支持方面,着力为企业“解渴”,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暖春行动”、“百名行长千企行”活动,力促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企业新增贷款增速全省第1。在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着力为企业“减负”,全面落实国、省税费减免、降低养老保险单位费率、企业信贷贴息等各项优惠政策,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5亿多元,争取优惠贷款支持10个亿,减免房租1300万元,减少企业用电成本过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